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29140.html
日前
中国热科院害虫生态治理课题组对外透露
经过五年全岛资源调查寻找与反复试验
已证实“海岛小花蝽”
是海南农作物重要害虫蓟马的天敌
可有效防治后者对农作物的危害
这款本地小花蝽在国内尚无发现记录
该课题组正在准备
发表"中国新记录种"论文
蓟马广泛分布于我国
啃食瓜果蔬菜几乎全品类
农作物的花果嫩叶
令农作物严重减产
常规化学农药难以防治
是农民最为痛恨的害虫
长期无计可施
在海南,豇豆、芒果受害最为严重
王建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花蝽。记者康景林摄
中国热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陈俊谕博士、王建赟博士
于年在儋州境内发现“海岛小花蝽”
(拉丁名:OriusmaxidentexGhauri)
两位科研人员是害虫生态治理课题组成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
为海南害虫寻找有效天敌资源
进行生物防治
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陈俊谕、王建赟在配合试验。记者康景林摄
我国已报道的小花蝽有14种
课题组曾引进北方种
但发现它们来海南后有“中暑”症状
基本不食用蓟马,死亡率还高
这次发现海南本土小花蝽
着实令科研人员激动不已
王建赟微距拍摄到小花蝽正在食用蓟马幼虫。上面体黑的是小花蝽,呈绿色的蓟马幼虫已被天敌压在身下吸食。记者康景林摄
记者在课题组实验室看到
小花蝽肉眼可见,体黑
长约2毫米左右,爬行速度极快
而蓟马几乎不可见
显微镜下,它只是个小黑点
小花蝽将针尖似的嘴部扎入蓟马体内
用前足将其固定
迅速吸干它的体液
被杀死的蓟马只剩下一张空壳,呈干皮状
王建赟微距拍摄到小花蝽将长长的尖嘴刺入身下蓟马体内,开始吸食。一分钟左右,这只成虫蓟马被吸成干皮。记者康景林摄
陈俊谕、王建赟经反复试验发现,本土小花蝽一天食用蓟马数量大约为50-60只,一般说来,“一平方米投放一只多小花蝽,即可达到持续控制蓟马的效果”。
然而,蓟马繁殖能力超级强大,成虫期几乎每天都会产卵,平均一周一代。随着农药的频繁使用,新生代的抗药性随之增强。“这正是农民对它无计可施的原因,打药都打不及。它们喜欢隐藏在植物最嫩的部位,药物很难到达。”陈俊谕告诉记者,“小花蝽具体投放量还要依蓟马密度来确定,密度大时需要淹没式投放。”
陈俊谕正在将蓟马投入盛满小花蝽的试验盒内。记者康景林摄
两年多来,两位科研人员不懈努力,成功实现海岛小花蝽小规模繁育,并在乐东芒果地、澄迈豇豆地里投放。根据蓟马密度,平均每平方米投放1.5只,规律投放3次。豇豆地农户积极配合,抑制蓟马效果明显。这块豇豆地于3月底开采,现在仍处于采摘季,想获得最终的科研数据,仍需等待至5月底。
“有虫不成灾”才是自然界最好的状态,让天敌与害虫相互制约,达到生物多样性平衡,是科研人员的目标。“养虫子不容易,下一步的科研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正在努力突破大规模扩繁小花蝽课题。”王建赟告诉记者,他们在加紧科研的同时,也在准备发表“海岛小花蝽”中国新记录种论文,为海南在生物学界留一笔记录。
“海岛小花蝽”最新科研成果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南国都市报记者会持续跟踪报道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康景林编辑:陈浩值班主任:史晓晖9秒62!三亚“三月三”爬椰子树比赛冠军竟是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