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642899.html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袪湿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也成了养生的关键话题!
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
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朋友们,中招几率更高。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运脾。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1湿气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邪最狡猾。 因为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与“寒”夹杂,则为寒湿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与“热”夹杂,则为湿热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与“风”夹杂,则为风湿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寒湿跟湿热,几乎人人都有一点,像现在家喻户晓的薏米红豆,它是比较寒凉的,主要针对湿热症状,但也不能长期服用,容易损伤脾胃。那问题来了,寒湿跟湿热要如何区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舌苔 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湿热的时候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是很黄很厚的。反过来,寒湿的舌头是怎样的呢?首先舌体是比较胖大的,所以舌边有齿痕,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厚厚的,就像结了一层白霜。其次可以从大便上加以区分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另外,寒湿跟湿热都是会不同程度的引起腹泻的,湿热的话叫里急后重,啥意思?就是拉肚子又急又猛,上完厕所感觉肛门还有些火烧灼热的感觉,寒湿导致的腹泻就没有上述情况,并没有灼热之感,但是只要你吃点生冷寒凉的东西,就会感觉肚子不舒服,拉肚子,大便稀溏不成形,中医术语叫便溏。最后可以从小便来区分身体有湿热的人,小便往往发黄,味道也比较重,寒湿的人小便清长。天人相应,大自然也是类似,夏天的时候江水汹涌而且很黄很浑浊,冬天就很清澈平静。2两个法子,让祛湿效果翻倍
1.祛湿“三仁汤”
配方:杏仁6克(后下)、白蔻仁6克(后下)、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白术6~9克、猪苓6~9克、法半夏3克、甘草6克。
这个方子从使用的效果来看特别好,如果大家体内的湿气很明显,要用这个方子来泡脚的话,一般用个五六副就可以了。我觉得用这个方子泡脚很舒服,泡完后很快会出一身汗,往往汗有点黏,出完汗以后你就会轻松很多。
喝上这个方子两三天天,也能很快把你体内的湿气去掉。小孩用这副药量的1/3~1/4就可以。如果大人一次喝这么大半杯的话,喝进去以后身体就会出汗,出汗以后湿气慢慢就会去掉,舌苔会改变。
药方加减
如果这个人病人阳气不足,我会配桂枝3克,如果有热不加;
如果这个人体内有热,我会配点竹叶;
如果这个人体内有寒,我会配点桂枝
用法:方子里的药材标注“后下”的,关火前5~10分钟放进锅里的,关火后闷一会就可以了。那些没标“后下”的药就可以正常煮,煮20~30分钟就可以。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面就可以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方子我主张用来泡脚,如果舌苔非常厚腻之人,需要口服的,要请当地医生帮助分析体质,然后根据情况具体加减,才会更加妥当。
2、祛湿穴
阴陵泉穴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的穴位,可以说是祛湿第一穴。
取穴方法: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悬灸方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约3cm处,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2次。
特殊提醒:长按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