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一反常态变学霸,一查竟是患病

这两天气温连创新高,医院的精神卫生科门诊量也持续走高,不少人因为情绪中暑入院求医。资料图王金辉制图内向男孩“情绪中暑”性格大变“医生,我的孩子最近突然思维亢奋,拼命读书,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以前不是这样的啊。”近日,领着14岁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中医师张蕾的诊室,妈妈陈女士有些焦虑。张蕾一问,原来星星一直挺内向的,性格自卑,不爱看书,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最近这两天,他就像换了一个人。按陈女士的话说,儿子突然爱上了看书。“天天看《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悲惨世界》,嚷嚷着要去做大事。我们说两句,他就暴跳如雷。”陈女士感觉儿子的表现尤其反常,干医院精神卫生科。这一查,张蕾发现,男孩竟是得了双向情感障碍,出现了躁郁症的表现,“这是一种重型精神疾病,持续高温天是诱因之一。接下来,男孩很快会转为抑郁状态,需要服药治疗。”与星星相反,17岁女孩小敏打算明年参加美术艺考,暑期正在封闭培训。原本性格开朗的她,最近一段时间突然闭门不出,躲在房间里哭,动不动就发脾气。到张蕾这里时,她已连续失眠一周,每天只能入睡三四个小时。一查,已是中度抑郁,需要立即干预。高温、高湿最容易让情绪失控是什么让两个孩子的性格突然转变?张蕾说,这与高温天脱不了关系。最近来门诊看病的患者中,大约1/3是学生,多是焦虑、抑郁、躁郁症发作。“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情绪中暑的比例急剧上升。”省级名中医、医院院长张永华说,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由于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加上生活事件、环境影响,导致大脑内掌管开心、兴奋的受体分泌不稳定而引起。天气热,出汗多,人体容易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这也会引起情绪问题。”张永华说。张永华提到,情绪中暑的患者,常会因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时常感觉心烦意乱,无法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其次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般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行为也会变得古怪。“情绪中暑”有哪些症状?1.情绪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或头昏脑涨,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火气大,易激惹甚至暴怒。2.头脑迷糊,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3.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也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没劲,易产生悲观绝望等焦虑抑郁的情绪症状。4.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夏季不妨自制玫瑰、百合“清火饮”张永华提醒,要预防“情绪中暑”,平时别熬夜,最晚在23点前入睡。睡眠不足,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内分泌容易紊乱,通常情绪也不稳定。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少生闷气,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做做冥想,想象自己身处草原、蓝天中,平静心情。另外,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否则肠胃不适,也容易引起生理和情绪中暑。日常注意多喝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都是不错的“清火”食物。对夏天容易“上火”的患者,张蕾也支了个招,不妨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或打打太极拳,转移注意力。烦躁时试试“清火饮”,用玫瑰花、百合、莲心、菊花等泡水喝,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延伸阅读:车停在青山港大桥上司机纵身跳入大海如何预防”情绪中暑”高温天气,人的情绪也会“上火”,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易激动甚至暴怒、悲观绝望、人际冲突、酗酒闹事、自伤自杀等,这种情况被称为“情绪中暑”,又名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近几天,宁海县连续急救10多名此类病人,其中5人有自残、自杀等行为。7月21日下午,家住该县桃源街道的一名50岁男子,和妻子吵架后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幸好发现得早,医院后经过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7月22日晚,在甬莞高速青山港大桥(宁海县一市镇蛇蟠岛附近),一男子将车子停在高速上,纵身跳入海中。24小时后,该男子被打捞了上来,已没有了生命迹象……据相关急救医生介绍,“情绪中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认知、情绪、行为方面。在极端情况下,“情绪中暑”会导致冲动性自杀的严重后果。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严重的“情绪中暑”,比如语言反常、行为过激、意识不清等,要及时送医治疗。那么,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呢?医生介绍,“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补充水分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相对而言,支持性的心理治疗操作简单,家人也可学习,如陪伴、倾听、理解、抚慰、提供安全感、保持耐心等。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杭州日报百科中国宁波网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95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