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的要求很清楚,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题目看,它的要求有三点:
一、是写“一件”事,而不是“几件”事;
二、是这件事必须是“亲身经历”的;
三、是只能用第一人称写。
所谓亲身经历,就是指自己看见过、做过,或者遭受过的。有位同学写从他爸爸口里听到的一桩事:他爸爸下班途中看见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人因中暑而仰面跌倒在大街上,两个青年连忙将他扶到树荫下,进行急救。过了一会,那农民清醒了。另一位同学写她有一天去商店买酱油,几个营业员在店堂里嗑瓜子、聊天,“我”连叫几声:“买一斤酱油!”但无人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一个营业员总算来做买卖了。“我”把酱油拿回家,妈妈使用时,发现瓶里装的不是酱油而是醋。这两位同学写的事都是以“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为题。哪一位同学写得切题呢?显然第二个同学写得切题,因为她是写自己做过、见过的一件事,而第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他爸爸经历的一件事,这就不切题了。
要写好这篇文章,还应注意,自己经历的事有许多,应该写那一件呢?这就要认真选材。应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或教育最深的事来写,文章才能有充实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佳作欣赏:
骑车撞人以后
冬季的一天早晨,我起床迟了,便急急忙忙吃了早点,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一路上,我加速前进,把一个个骑车的叔叔阿姨抛在了后面。在十字路口,由于我拐弯太快,把一位过马路的叔叔撞倒在地。只听他口里喊了一声“哎哟”,接着便用手按住了大腿关节处。我当时吓坏了,心里怦怦直跳,头上冒出了冷汗。我真担心自已要挨一顿臭骂或是两记耳光了。我赶紧走过去,把他扶起来,一边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一边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班级告诉他,听从发落。令人不解的是,叔叔看了看手表,然后对我说:“快去上学,不然要迟到了。”接着,他把他的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也告诉了我,要我爸爸晚上到他家去一趟。
可是,我怕爸爸打我,就把这事瞒了。直到几天以后,爸爸才从班主任欧老师那里知道我闯了祸。当天晚上,我们带着礼物、医药费到那位叔叔的家赔礼道歉。一切出乎我的意料,这位姓郑的叔叔和他家的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郑叔叔介绍了那天事情的经过,然后抚摸着我的头说:“今后骑车要小心,街上人多车多,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像你上次那样盲目骑快车是很危险的。”我听着不停地点头。当我爸爸、妈妈拿出医药费时,郑叔叔坚决不肯收。他说,他那天提出要见我爸爸,主要是要我爸爸教育我注意安全。郑叔叔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的行为表现了工人叔叔美好的心灵。我们都为此很受感动。我噙着泪水向郑叔叔行了个鞠躬礼说:“郑叔叔,实在对不起您!我一定接受您的教育。到春节时,我再来给您和阿姨拜年。”
小作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由于起床迟了,急于赶路,骑着自行车把一个过马路的叔叔撞倒在地,这位叔叔不但没责怪“我”,连医药费也不肯收。小作者赞扬了这位叔叔的美好心灵。
这位叔叔在被“我”骑车撞倒以后有三个出人意料的表现:一是当“我”把他扶起后,准备听从发落时,他却叫“我”“快去上学”;二是他要“我”爸爸去他家不是论理索赔,而是“要让我爸爸教育我注意安全”;三是当“我”爸爸、妈妈拿出医药费时,他却分文不收。小作者从这三个方面表现了郑叔叔关心、爱护下一代的美好心灵。
小作者主要通过写郑叔叔的语言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写得富有变化。
文章对“我”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都合情合理。另外,开头的场景描写,结尾的对话描写都比较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