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桑拿天”开始困扰人们。这种天气很容易引起胸闷、气短、出汗过多等不适,也很容易中暑。据了解,中暑一般发生于长时间处于户外高温或密闭高湿环境中的人群,其中以体力劳动者和体质弱的老人尤为多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防止体温上升的发汗机能本身就在逐渐退化,加之室内的环境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在室内就更容易中暑了。
中暑症状多是头晕、恶心、浑身无力、低热、没胃口等,医院难受得连话都不想说。因此,夏季外出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暴露在阳光下太久,体质差的人应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之间外出。且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应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如果出现中暑先兆,需要马上离开高热的环境,尤其要避免阳光照射,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喝水以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尽量喝糖盐水,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
严重者或医院。中暑严重的病人,如果已出现发热、眩晕、虚脱等症状,应在有人陪医院就诊。如果发现晕倒的病人,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进行适当的现场处理。首先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衣服,平躺或侧卧,将头及肩部垫高,用冷湿毛巾敷在病人头上,还可用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降低病人的体温。
另外,专家提醒:关门关窗、常开空调也是造成中暑的原因之一。空调能降低室温,可是在绝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低温导致室内的相对湿度增高,室内空气流通又不好,体内的热量排不出去,人就容易中暑了。
为预防中暑,保健专家建议公众采用八种方法: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可随身备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注意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