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m.39.net/pf/a_4477504.html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医学发明,它的急救作用迅速而显著。针灸是几千年来中医用于救急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救急的穴位,具有特效、速效、针对性强、显露方便的特点,针灸急救的器具,具有能随身携带,便于应急,不受地点条件限制的优越性。特别是针灸医学中的指针疗法,(用手指尖作用于腧穴实施治疗),在急救医学中更胜一筹。

近十年用下列针灸方法抢救晕厥、虚脱、癫痫、昏迷、休克、心跳骤停、小儿惊厥等症,效果很好,兹分述如下:

一、晕厥

本病发作时虽有自主清醒之可能,但也不乏治疗失时,一厥不振者。若在晕厥之时,恰遇悬崖、深涧等危险境地,则更有生命危险。

针灸治疗本病,作用有二:1.急救复苏。2.调整血管神经运动,控制发作次数。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人中、百会、少商穴。

治法:先使病人处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提插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

二、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

取足三里、内关、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关元、均用艾灸(如无艾卷则以烟卷代之),行回旋温灸,以汗收、肢温、脉起为度。吞咽反射完好时,可同时给予热饮。

三、癫痫

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本病治疗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破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强捻转刺激,可视情况留针片刻。后继续针刺百会、太冲、涌泉三穴,每穴可持续捻转1~2分钟,不留针。

四、休克

治疗休克,除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外,针灸可改善症状,故宜积极配合治疗。一部分休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单用针灸治疗也可收到良效。

取穴及治法:

取穴:人中、涌泉、足三里;耳穴:肾上腺、皮质下。

针法:强刺激人中、涌泉二穴,留针30~60分钟,并间歇运针。半小时左右加针足三里穴,平补平泻,并留针30分钟。后再加针耳穴肾上腺、皮质下。同时配合其它抢救休克措施,可提高疗效。特别是在静脉点滴升压药血压回升后,用上述方法针灸,可维持血压,改善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昏迷

昏迷可发生于各种疾病的重危阶段(如脑血管意外、中毒等),临床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针灸可醒脑开窍,减轻昏迷程度,故可作为一项常规抢救措施。

取穴及治法:

取素髎、合谷、十宣、丰隆、手足十二井穴。

先取十宣或手足十二井穴,用三棱针速刺放血。后用毫针刺素髎、合谷穴,行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痰多加丰隆,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必要时可酌情延长留针时间并间歇运针。

六、心跳骤停

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多发。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区拳击,以利心跳复苏。如未复跳者可再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较微弱,且易再行停搏。针灸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心律,故可酌情采用。

取穴:内关、哑门。

针内关穴针尖向上,平补平泻,结合弩法。

哑门穴针刺八分深,平补平泻。

七、小儿惊厥

救治本病,可用指针法。(用指尖,不要用甲尖),取合谷、太冲、昆仑、印堂穴。

四穴轮翻掐揉,直至抽搐停止,并速治原发病。发热惊厥兼用冷敷法,无热惊厥作病因治疗。

针灸与急救

作者/方宗畴

针灸起效快,效果确切。古今记载的急救腧穴及两个以上穴位组成的急救穴组很多,兹结合临床病例简述于下。

单穴急救应用

人中、涌泉具有抗昏迷、惊厥作用。十宣、十二井、大椎、风府、哑门、长强、百会、关元、足三里、印堂、内关均属抢救危急症的主要穴位。

如人中穴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兴奋促醒和镇静止惊双相调节功能,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昏迷、休克、高热惊厥、中暑等。

例1

患儿男性,4岁,高热惊厥1小时,急刺人中,深3分,悬捻2分钟,抽动渐止。

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经穴,通常以治胃肠道疾患为主。能促进骨髓红细胞再造系统,提高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具有降压、升压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常用于休克之抢救。

例2

魏姓患者,男,23岁,菜农。因呕吐、腹痛腹泻16小时,休克4小时。经扩容,调节电解质,抗炎抗休克等措施,呕吐、腹泻减轻,然血压一直不稳定,每停升压药舒张压则迅速降至5.33kPa以下。予刺足三里(双),得气行针30秒,温针灸三壮,留针30分钟,血压稳定在10.7~12.0/5.33~6.67kPa。

穴组急救应用

危急重症,病情复杂,往往非单穴可以鼎力。常须与其他要穴协同进取。

如素髎、内关、关元穴。素髎穴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呼吸,循环中枢,常用于呼吸循环衰竭之抢救。内关,关元对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稳定血压有良好作用。

例3

吴姓患者,男,15岁,学生。头痛发热三天,抽搐昏迷8小时。诊断为脑脊髓膜炎。经常规扩容、抗痉、兴奋呼吸中枢,症状不减。紫绀且有DIC趋向。予急刺素髎、内关,得气留针、双艾条灸关元。1小时后呼吸平稳,紫绀好转,瞳孔从针尖大小达2mm,对光反射正常,病情稳定。

合谷、太冲穴。对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消痛等作用。

例4

张姓患者,男,24岁,工人。原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未遵医嘱而行旅行结婚,婚后病情加重,出现肝昏迷并抽搐不止。予刺合谷、太冲穴,得气行针,刺激由强到弱,持续3分钟后抽搐渐止,留针1小时,止痉达6小时,后又抽搐,针上穴仍有效。

危急重症辨证施针

针灸主要通过人体自我调控系统,起效快,又极少副作用和耐抗性,对于危急重症,结合中医辨证,抓住证治关键。急救腧穴与调整脏腑功能用穴结合起来,以救危厄于即刻。

例5

汤姓患者,男,37岁,农民。右侧肢瘫6天,腹胀腹痛2天。住院做脑脊液检查,肉眼见血性脑脊液。放射摄片示小肠中等度积气,轻度扩张。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肠梗阻,急性肾衰。给予输液,酸碱平衡,抗菌,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腹痛腹胀反而加重,有反跳痛,胃肠减压见咖啡样胃内容物,患者呈半昏迷状态。中医诊断证系阴竭热蕴肠结,三焦气化失司,小肠泌别无能,清灵(脑)受遏而不障。治予通泄肠道,清热固阴,利气泄毒。方穴以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天枢、大肠俞、太溪。留针30分钟,次日转危为安。

讲师介绍:

?王兴琳老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全科主治医师,从医30余年,三代医学世家。道家全真龙门派15代弟子道号兴琳,武当派皈依弟子,师承原道协主席任法融。并是民间隐仙派昆仑大道的传人。在家传的基础上遍访高人,汲取传统中医针灸精髓,融合道家医学易理思维,以针演道,多年来不断的总结经验,创立奇针门“奇针针法”。

?治疗各种痛症、失眠、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耳聋(突发性耳聋),舞蹈病及各种的疑难杂症等方面取得神奇效果!兴琳老师以娴熟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众多病人的夸赞。濒死病人都得以治愈,被称为当地的神医神针。兴琳老师的针法特点是用针少、见效快、远期疗效好。很多疑难杂症及顽固性疾病都是几次治愈。多家媒体相继报导,他用辛勤付出解除患者病痛,用一颗丹心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学习内容:?督脉针法:道家口口相传千百年,取穴少,疗效高,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针到病除!?北斗七星针法,灸法:可针可灸,扶正,祛邪,升阳,排湿效果显著!?皮透针法:散结祛瘀,除痛,透穴其他针法针具无法比拟。?提皮针法:去除富贵包秒杀。?气机升降针法:排汗除湿,针具为0.16粗细,无痛高效治疗风湿,寒症,痛经分分钟解决。?九宫八卦挑针疗法:一法多用,疗效神奇。

道家针法首次公开!!!

?奇针针法由道家内经图演化而来,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机缘巧合下得此真传,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特此公开此针法。?明医的摇篮,神医的训练营

针法特点:

奇针是指用特制的短粗型的针具,在人体背部正中线及其他特定穴位上沿皮下软组织层平行针刺,留针,且基本无痛或者痛感很小的一种有效疗法,本疗法不但能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病,特别是对急重疑难病症可取得显著疗效。

奇针针法在督脉取穴,穴位少而精,简单高效一学就会,治疗范围广,安全。特别是在治疗中风偏瘫,截瘫,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牛皮癣等顽固又难治的疾病有奇效!

华佗治病要诀里述及:“阴络腹行,阳络背行,缘督为治,支无不伸。”因督脉是十二经的根本,所以,全身十二经脉、五六腑、四肢百骸有病,都应缘督为治,脏腑经络肢体的疾病能得伸。道家以修炼督脉开小周天为筑基过程

现代医学随着一门新兴医学-脊柱相关疾病医学的崛起,有可能找到新的诊治思路和方法。脊柱相关疾病的出现,标志着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提出了脊柱与人的生命相关,表明人类对人体脊柱的认识超越了以前的了解,过去只认为脊柱是起着支撑身体,缓冲压力和震动,保护周围神经和内脏的作用。

?奇针督脉针法选穴是以主穴、辅穴为主体,必要时加辨证配穴。这里所说的主穴,只有一个,称为“主穴百病求",辅穴在配方中每次只取1~2个穴,辨证配穴在治疗中多选1~3穴。依此可以看出,奇针督脉针法的取穴原则是选穴精练,一穴多用,每次治疗用1-3穴即可治疗常见病、重病、疑难病,最多不超过6穴,确有“穴少而精”的特点。

学员反馈

关于学习时间地点证书:

年8月6日--9日(6日全天报到)广州(三天两夜)

年8月17日--20日(17日全天报到)郑州(三天两夜)

联系人:王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91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