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heatillness)是指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条件下,机体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温幅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也易中暑。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高热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1.水、电解质代谢: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中枢神经系统:初期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共济失调,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
3.心血管系统: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
4.呼吸系统:高热时呼吸频率增快和肺通气量增加,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胸闷,气喘。
5.泌尿系统: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甚至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6.消化系统:高温时的直接热损伤和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可引起缺血性溃疡,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水样便,另外热射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肝坏死和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
7.血液系统:严重中暑患者,发病后2~3天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不同程度DIC,皮肤瘀斑、穿刺点瘀斑,黑便、血尿、心肌出血、颅内出血,DIC又可进一步促使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预后不良。
8.肌肉: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由于肌肉局部温度增加、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常发生严重肌肉损伤,引起横纹肌溶解、肌肉酸痛、茶色尿、酱油尿、和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
先兆中暑: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
2.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3.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4.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1.除头晕、口渴、乏力等以上外常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
2.体温往往38℃以上。
3.严重者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恢复。
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高温环境剧烈活动后,大量出汗,如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热痉挛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高热、超高热(>40℃)可导致神志障碍。
中暑高危人群的预防保护
1.老年人:首次热浪袭击的重点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中特别有心血管疾病等易患中暑者,在夏季应少外出活动,衣服薄而宽大,经常淋浴避免利尿剂的过度使用,特别提出的是用阿托品时要慎重预防过度抑制出汗。
2.孕产妇:可采取在高温期间尽力向每位孕产妇进行一次防暑知识教育,彻底破除不通风、不洗脸、不刷牙等旧的习俗,一旦孕产妇出现中暑的前驱症状如四肢乏力、口渴、头昏、胸闷、大汗、恶心等,应立即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凉水擦身,医院救治。
3.室外作业、剧烈运动者:要适当调整作业时间,要有遮阳设备,补充足量水、盐,尤其要避免由空调状态快速进入高温环境,以防发生意外。
4.夏季坚持耐热锻炼,提高耐热力。
为了你我的身心健康,在炎炎夏日我们号召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饮食习惯、健康运动习惯和健康心态等。
供稿:急诊科编审:宣教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