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秋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广东深圳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极为痛心的事。
一名3岁女童被困在自家车上近3小时,被发现时已口吐白沫,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
据相关知情人称,当时女童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和亲戚一起在外吃饭,回家后这对父母就去麻将馆打牌了,而孩子因为在车上睡着,就被忘在车里了。
后来女童的哥哥发现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妹妹,就到处找妹妹,父母这才想起来孩子可能还在车上。
街坊们说,当时气温有30多度,车内非常炎热,孩子渴得把车内的3瓶矿泉水都喝完了。
孩子被送医后,医院走廊里崩溃大哭,不断哀求医生,却依旧没能挽回她鲜活而脆弱的生命。
孩子在车内痛苦求生,爸爸妈妈却在麻将馆里大杀四方,让人看了,又生气,又痛心!
而这样的悲剧,也并非仅此一例!
5月30日,海南万宁的一名4岁半男孩,在坐幼儿园校车上学时,被老师和校车司机遗忘在封闭的校车里,被发现时孩子已中暑脱水,生命垂危,并处于昏迷状态。
孩子被紧急送医,抢救了整整2天后,还是不幸身亡。
8月31日,云南昭通一停车场内发生车辆起火事故,当时有两名4岁左右的孩子被家长遗留在车内,发现时已经无法打开车门。
两个孩子在车内痛苦挣扎,他们的父母在外面用了各种办法,却还是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在面前。
疫苗君要郑重提示各位家长:
一定不要单独把孩子锁在车内!
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01
孩子被滞留在封闭的车内,
究竟有多危险?
有些家长可能就好奇了,孩子坐在车内几个小时,怎么就会中暑,甚至导致死亡呢?
有专家做过实验,阳光直射下,仅一小时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就可上升20℃以上,如果车外温度是26℃,经过30分钟暴晒后,车内温度将达到42℃。
专家表示:车内温度一旦达到42℃,被困孩子就会出现昏迷情况,甚至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高温照射下,儿童体内水分流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更容易发生“热射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
在封闭的车内,只需15分钟就可以使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体温达到40℃,孩子体内器官就会停止运行;体温达到41.6℃就会导致车内儿童死亡。
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在车里很安全,就算只是去做一件看起来很快就会做完的事,也不能把孩子单独放在车里。
疫苗君之前看过一段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宝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把宝宝锁在车里,然后自己去了超市。
从宝宝的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出,被关在车里的宝宝汗越来越多,紧接着开始哭闹,然后越来越蔫,直到昏迷。
因此,哪怕只是下车去拿个东西,也要把孩子带上。
02
如果孩子不幸被困在车里,
应当如何自救?
这些自救方法,一定要提前教给孩子,不求用得到,但一定要会。
01
用力拍打前挡风窗户
当看到有人经过时,要用力拍击前挡风玻璃,引起周围人注意,增加获救的可能性。
02
用脚使劲踹喇叭
有一部分车在拔掉钥匙、断电并锁上车门后,车喇叭仍能按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前测试宝宝经常乘坐的车,喇叭在断电后能不能按响,做到心中有数。
03
打开双闪灯
几乎所有车,都能在锁车熄火的状态下打开双闪灯。双闪灯是危险警报灯,所有车型的危险警报灯都是常供电状态,只要没出故障,双闪灯都能正常开启。
04
提前训练宝宝学会车内开锁
一般情况下,车内解锁键就在车门或者中控位置。但少数中高端车,如不能在车内打开车门。但不同品牌汽车有不同开车门的方法,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并训练宝宝会开车内锁!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时刻确认孩子在身边,不要让他离开视线范围内。
03
当孩子在车内中暑,
该怎么办?
当孩子中暑后,不要慌张,谨记以下五字诀:移、敷、饮、擦、降。
01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02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03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淡盐水或口服补盐液)。
04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05
五降:当孩子体温高达40℃以上,甚至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要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同时拨打,医院急诊科就诊。
此外,建议体温在38℃以上、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孩子经家庭初步处理后,医院。
当然,比起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大人的安全意识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应重视起儿童乘车安全问题。
现在有车家庭越来越多。代步工具的升级,也拓宽了宝宝们的娱乐活动范围,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周末小长假出门自驾游也好,孩子突然不舒服了要去挂急诊也好,有车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带娃出行安全也需要牢牢谨记!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家长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要再让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再度发生。
▍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