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如今
成为了主宰,
扰乱了自然力量,
破坏了动物赖以生存的
重要栖息地。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
最重要的故事。”
——大卫·爱登堡
DavidAttenborough
1月4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BBCStudios携手举办了“《完美星球》全球同播线上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网友粉丝在线观看。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先生、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召集人庄殿君先生、BBCStudios环球市场总裁PaulDempsey先生、BBCStudios亚太区执行副总裁JonPenn先生、《完美星球》总制片人HuwCordey先生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双方联合官宣了BBC星球系列新作《完美星球》于1月4日1点正式上线,并就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还回顾了近年来在纪录片领域的务实深耕与合作积淀。
此外,担纲本片原版解说、被观众亲切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爵士(SirDavidAttenborough)也惊喜出镜,为观众们送上了新年祝福。
作为BBCStudios自然历史类年度蓝筹巨制,《完美星球》秉持放眼地球生态的创作理念,巧妙结合了地球科学,通过航拍等多种拍摄手法呈现了地球的壮丽奇异,深情歌颂了孕育地球万物的自然力量,深刻反思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平衡产生的巨大影响。
《完美星球》共分为五集,前四集围绕火山、阳光、海洋和天气四种强大自然力量,探索了它们如何塑造了生机勃勃的地球,最后一集则聚焦新兴的自然力量—人类,是如何用无情的洗礼使如此壮丽的星球变得脆弱。
第一集火山
首次利用无人机拍摄到小红鹳繁殖地的超高清画面
十多年来拍摄到的规模最大的小红鹳繁殖景象极兔群
在过去30年里只被罕见地拍到过三次的新物种吸血地雀
据统计,全球只有不到30人进入过费尔南迪纳岛的火山口底部——这甚至比曾经遨游太空的人数还要少。
火山强大而不可控的力量堪称星球建筑师
火山有着极强的破坏性,但即使是威力最大的火山也可以孕育生命。
坦桑尼亚的伦盖伊火山是非洲最活跃的火山之一,纳特龙湖正位于伦盖伊火山的北侧。这是世界上腐蚀性最强的水体之一,但到条件成熟时,近两百万只小红鹳就会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到此地繁衍。
纳特龙湖盛况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雌性陆鬣蜥也懂得利用火山提供的优势。每年,将近只陆鬣蜥将从海岸展开为期十天的长途跋涉,来到费尔南迪纳岛的拉昆布雷活火山顶部,之后爬下陡峭的山坡,进入火山口底部。
那里的火山灰柔软而温暖,温度非常适合卵的孵化,因此是陆鬣蜥产卵的绝佳去处。
火山岛仅占地球陆地的5%,但却是地球上近0%物种的家园。
在加拉帕戈斯的沃尔夫岛上,一群外来的雀科动物利用有限的食物和水源求得生机,它们将目标对准岛上栖息和繁殖的海鸟,以海鸟的血液为食。这种自然进化让它们成为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独立物种—吸血地雀。
第二集阳光
首次拍摄到北极狼在极夜捕猎的场景
首次拍摄到规模达数百只的北极兔群
以摄像机镜头最大的放大率拍摄到榕小蜂
冻僵的木蛙在阳光中“复活”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蚂蚁在酷热沙漠展现生存技能
八分钟的时间阳光即可抵达地球
阳光为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太阳在一小时内提供给地球的能量,比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还要多。
地球表面的任何角落每年都能获得小时的光照。
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点不同,阳光的强度也会有所变化──正因有这样的差异,自然世界中的很多特征才得以形成。
地球的自转轴并非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略微倾斜,这意味着地球的不同地点在一年四季中形成了不同的太阳高度角,从而造成阳光的季节性变化。
这集中我们将近距离观察一群充满魅力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故事,看看它们是如何适应一年四季的阳光变化的。
赤道地区非常特殊,那里的昼夜长度全年保持不变。在本集中,我们将探索这种特殊的昼夜条件如何孕育了热带丛林中多样化的动物。
我们将与寻找果实的长臂猿一起跃入茂盛的枝叶之中,还将进入榕小蜂奇特的宏观世界,了解它们为什么不惜被狭窄的入口扯掉翅膀、也要进入榕果产卵。
在全世界光照最强的地区,有些动物完成了极端的进化,才得以在最为艰难的环境中生存。
在撒哈拉地区,银蚁进化成为了应对致命阳光的高手;而在地球的极寒地区,北极狼顶着瑟瑟寒风,想方设法在近半年的极寒黑夜中生存。
美国俄亥俄州的木蛙进化出一种生存策略,将身体冻得结结实实以节约体力。
阳光的季节性变化意味着在地球上的某些角落,动物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整年的活动。
北极狐必须抓紧时间,在短短几个月的夏季觅食、捕猎和繁殖,只有这样才能为漫长而黑暗的极地冬季做好准备。
在这一集中,还将出现的物种有──规模达数百只的北极兔群,长途迁徙的灰鹱和捕食鲱鱼与磷虾的座头鲸,以及在中国神农架国家公园拍摄到的川金丝猴。
更多前所未见的动物故事,等你到片中去发现。
第三集天气
见证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聚集现象之一
首次拍摄到尼罗鳄从水中跃出捕食洋红蜂虎
首次拍摄到洋红蜂虎巢穴坍塌的场景
在戈壁寻找世界上仅剩的野生双峰驼
目睹圣诞岛红蟹染红海滩
探访亚马孙巨型侧颈龟全球最大繁殖地
天气与万物生长息息相关每过一秒,就有超过万吨的水从海洋中蒸腾而起变成云,再凝聚成水滴落回地面。由于地球自转和盛行风向影响,淡水的分布并不平均,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物种和栖息地。每年10月的降雨,给赞比亚的一小片森林带来了巨大变化。1万只非洲草色果蝠从数千公里外同时抵达,享用超过30万吨水果。这场仅持续1周的盛宴,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聚集现象之一。在亚马孙河流域,年降水量可达3毫米。当洪水袭来,生活在地下的火蚁不得不紧急“搬家”。它们用身体组成“方舟”,漂流数周,寻找新的觅食地,等待洪水退去。大雨过后,裸露的沙洲变成了巨型侧颈龟的理想“产房”。幼龟从沙子下破壳而出,赶在水位上涨前离开河滩;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家伙都能幸运活下来。季风带来的降水,促成了圣诞岛上的一大壮景——5万只红蟹趁着涨潮产卵。四周后,孵化的小红蟹使整片海滩都变成了红色。但潮湿的风并不会吹到每一个地方。南非的沿海沙漠年降水量不足70毫米,生活在这里的大足短头蛙,白天躲在沙丘里,夜晚出来觅食多汁的白蚁,在浓雾中为皮肤补水,同时寻找心仪的伴侣。而在蒙古的戈壁沙漠,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世界上最后的1头野生双峰驼,就生活在这样极寒干燥的环境中。它们能嗅到50公里外的水汽,靠来自西伯利亚的降雪摄取水分生存。在另一些地方,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更为明显。例如赞比西河中游的维多利亚瀑布,雨季达到高峰时,每秒有5吨水从倾泻而下。而当雨季结束,瀑布干涸,就像是有人关上了水龙头。旱季时节,赞比西河的主要支流——卢安瓜河——逐渐变成水塘,吸引了众多“访客”。数百万只红嘴奎利亚雀赶来喝水,洋红蜂虎在裸露的沙堤上筑了6个两米深的巢。但数千年来周而复始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据估计,近年来,维多利亚瀑布的水量减少了一半;创纪录的高温和近40年最为稀少的降水,在非洲部分地区造成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曾经稳定的气候愈发多变,极端天气愈加频繁。依赖干湿季交替而生存的动物们,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了1°C。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处于失控状态,到本世纪末,气温可能会上升5°C。可想而知,那会对我们的天气造成怎样的影响……而地球上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又将迎来怎样的剧变?第四集海洋
首次拍摄到火焰乌贼的完整繁殖过程
首次拍摄到蝠鲼在刺尾鱼产卵时觅食的奇观
首次在澳大利亚拍摄到乌翅真鲨和鲹鱼合作捕杀硬头鱼的场景
海洋奔腾不息将养分输送到世界各地地球表面的/3都被海洋覆盖,构成了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不仅产生了大气层中氧气总量的一半,为80%的地球生物提供栖息之所,还是近30亿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一切都得益于洋流:在五大洋之间流通,为所到之处带去生命的足迹。在《完美星球》第四集“海洋”中,我们将前往这片广阔的蔚蓝,感受海浪奔涌、潮汐涨落,从沿海地区到海面以下,了解洋流如何维系生命的延续。海水的流动带来了养分,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盛宴。在南非,鲭鱼随寒流而动,吸引来了庞大的海豚家族,和紧跟其后的鲣鸟。在加拉帕格斯群岛,海鬣蜥潜入冰冷的水下,抓紧时间多啃一口海草。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水域,则孕育了“珊瑚礁三角区”。火焰乌贼在这里寻找伴侣,并依靠洋流将新生的小乌贼送至各地。月球引力引起了每天两次的潮汐现象。浅海地区的海水经过混合,孕育了新的生机。挪威有着世界上最汹涌的潮水:每6小时,就有近5亿吨海水涌过只有米宽的海峡。绒鸭在激流中稳住身体,尽情享受海底的贻贝。巴哈马的潮水较为和缓,柠檬鲨得以随着涨潮游入红树林繁衍后代。“迷宫”深处隐藏着不会退潮的水塘,这里是小鲨鱼成长的庇护所。海水的规律起伏是另一种自然力量,将营养物质输送至海岸线,那里是海洋中最富饶的地方。风在远洋掀起的涌浪可传播数千公里,冲击浅滩产生的巨大波涛令无数动物受益。在澳大利亚沿海,乌翅真鲨和鲹鱼结成“伙伴”,尽情享用硬头鱼大餐。在靠近南极的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跳岩企鹅面对海浪的拍击,开始了险象环生的归家之旅。然而,近些年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淡水涌入减缓了洋流的速度,这一影响将波及世界各地。洋流、潮汐、海浪的共同作用维持了海洋的生机,而又是怎样的海洋、才能维系地球的健康呢?第五集人类
肯尼亚的孤儿大象
美国东海岸因低温遇险的海龟
亚马孙地区拯救树懒行动
巴西种子计划
保存动物DNA的“冰冻动物园”
地球上的新兴力量——人类在《完美星球》第五集“人类”中,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动物故事......
更能直观看到人类如何已经破坏、及正在试图重建自然世界的微妙平衡。
在肯尼亚,我们见到了被救助的孤儿大象,它们是当地日益严重旱灾的受害者。成年大象每天的饮水量大约为00升,而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很多大象干渴而死,更使不少小象成了孤儿。
截至拍摄时,片中探访的救助团队已经成功多头大象孤儿送回野外。
撒哈拉沙漠正在向南扩张。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一项被称为“绿色长城”的宏大项目已经展开,用金合欢建造长达8余公里的防护林。在塞内加尔,已经种植了万棵树。
当“绿色长城”项目近完成到15%时,就已经开始令当地重现蓬勃生机。
在地球的另一面,亚马孙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每分钟,就有面积相当于大约两个足球场的雨林,遭到人类的破坏。
在位于亚马孙雨林中心的玛瑙斯市,每天都有被困在城市中的野生动物需要救援。
正在进行中的不仅有破坏与救援,更有重建和改变。
在亚马孙,有一片将拥有近万棵树的新林地,正在萌芽。
这一项目中,有专家收集了整个亚马孙地区00多种最重要的树木种子,并将它们混合到一起,创造一种叫作“木乌卡”(Muvuca)的超级配方。
每年,他们将约0吨这样的超级配方种子播撒到大片烧焦退化的土地上,将重建相当于30个足球场面积的森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重建项目。
借助高科技手段,人类正在逐渐实现精确测量每棵树的碳含量,将森林的“吸碳”价值直观展现,使各国人们一目了然。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体现在重建热带雨林的“木乌卡”中。
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内,有这样一座“冰冻动物园”。
全球多地动物园采集濒危动物的DNA样本,送到这里的零下00摄氏度的低温保险库内——目前这里已存放有超过10份样本。
希望籍此,为一些或将灭绝的物种,带来“复活”的希望。
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还不仅如此。
人类更需要继续优化能源的获取方式——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地球丰富的自然力量可以帮助我们。
这些自然力量不仅塑造了生命,也可能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关键。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先生强调:“正如本片所展示的,我们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十分巨大。真实展现自然运转规律、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是各国媒体肩上应有的责任。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环境保护的媒体责任深为关切,生态文明是我们咏叹的永恒主题。纪录片作为‘人类社会的镜子’,承载着记录时代、鉴照历史、启迪未来的重要使命。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我们非常荣幸与BBC、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台、德国电视二台等国际伙伴联合摄制了《完美星球》这样一部自然类纪录片的扛鼎之作。希望未来我们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切合全球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