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月子期间,产妇是不能受凉的,这一点在夏天很好办,人坐着不动都冒汗,难就难在冬天。
尤其是南方地区,很多地方没有暖气,室内比室外还要冷,就算全天24小时开空调,效果也不理想,温度迟迟上不去。
为了避免宝妈和孩子受冻,很多家庭会“全副武装”,空调、电热毯、热水袋齐上阵,看似一心为宝妈和孩子着想,却没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其实贻害无穷。
宝妈冬天坐月子,婆婆好心买电热毯取暖,没成想害了自家孙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件事,有家人因为冬天电热毯使用不当,导致孩子重病住院,还差点送了命。
这不,邻居孙奶奶家也不幸“中了招”。孙奶奶的儿媳前段时间刚为他们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地位一下子就不同了,全家人一块围着伺候。
考虑到降温,外面天寒地冻的,孙奶奶还专门为其买了电热毯,这样就不用靠体温捂热被窝了,孩子也能躺在上面,俨然是小型地暖。
结果用了还不到3天,就出了大问题,老人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孙子不对劲,脸色涨红,满头是汗,而且怎么都叫不醒。
哭哭啼啼的老人抱着孩子,医院,医生稍加检查,连忙安排抢救,随后被直接送去了ICU,病因是体温过高造成婴儿严重脱水,幸好来得早,再迟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冬季养娃、坐月子,警惕这些取暖风险
新闻中的案例虽不多见,但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几例,家人本是出于好心,谁能料到平日里经常用的东西,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危害?
专家也提醒大家一句,取暖需谨慎:
1)孕妇、产妇、婴儿均不要用电热毯
电热毯的作用原理是电阻丝通电发热。有人专门做过测试,部分电热毯由于电阻丝缠绕方式不同,表面会产生比较强的辐射,对成年人而言,这点辐射没什么,但对于孕妇与婴儿而言,性质就不同了,万一诱发细胞病变,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婴儿体温本来就高,他们躺在电热毯上,很容易出现体温过高的现象,到时候大量水分会随着呼吸作用溢散出去,造成生理性脱水。由于电热毯持续性提供高温,这比孩子中暑的危害更大。
而对产妇而言,过高的温度让伤口处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不利于产后迅速恢复。
总之,能不用电热毯的就别用,实在要用,可以在进被窝之前开一会,等热了就关掉,这样风险比较小。
2)小太阳切勿对着照
“小太阳”是冬天很多家庭的首选,效果好、价格不贵,而且覆盖范围也相当大,凡是光线能照到的地方,都能感觉到暖意。
成也萧何败萧何,正是因为它效果太好了,反而成为一个缺陷。
据了解,这款产品主要是通过红外线辐射传热的,尽管在量上达不到伤人的级别,但长时间照射会造成人体皮肤脱水、起皮乃至干裂,如果凑得太近,还会烫伤。
一些妈妈喜欢将袜子直接放在小太阳上烘干,这也很危险,万一她忘记拿下来,袜子很有可能烧起来,造成火灾。
3)注意保证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不管用哪一种取暖手段,都不可避免地让室内空气变干燥,别说是婴儿,成年人在里面长时间呼吸都会觉得呼吸道难受,出现咽喉痛症状。
尽管高温一直与干燥相连,但我们要的仅仅是温度,而不是干燥度。
家长可以在屋子里面放一盆水,或者干脆买个空气加湿器,以此确保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婴儿出现不适。有条件的,还可以摆点绿色植物,适当净化空气。
一位从业多年的妇产科医生表示,其实月子期间产妇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娇弱,只要不是故意受凉,温度稍低也无大碍,恰恰相反,低温还有助于减少细菌数目,有利于伤口愈合。
冬天坐月子,只要做好产妇的头部、胸口、腹部以及双手双脚的保暖工作即可,这些部位与人体脏器直接相连,保护不到位容易留下月子病。至于室内温度,有暖气最好,没有也别强求,当然,这一切还得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考虑。
各位宝妈,你们在坐月子时用到过这些供暖“装备”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供暖方式吗?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相关阅读扩展一:产后月子要挑战这四个坎坷,和顺剖无关,顺利度过的妈妈恭喜了
相关阅读扩展二:入冬后天气再冷也别用这些取暖,尤其是家有宝宝的,要会防范未然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