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突增,中午去食堂吃饭,走回办公室晒得头晕。师姐说可能有点中暑。中暑?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中浮现。中暑是什么?怎么预防?怎么治疗?
中暑指的是身体在高温或热辐射的环境下,机体出现调节和代谢障碍,并引发机体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的症状。中暑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并伴有汗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状。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来说,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包括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中暑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就是热射病。重症中暑后往往伴随多器官功能的损害,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脏器损害,遗留后遗症,甚至患者死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先兆中暑最为常见,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疲乏、头昏、眼花、耳鸣、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如能让病人立即离开闷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服,让其喝点含盐饮料或冷开水,一般即可很快复原。如果病人不便转动,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并给予清凉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物,也可终止中暑的发展。
针对长期从事户外高强度的人员(如部队人员),有以下8点预防中暑的措施:(1)头部防日晒;(2)进入热区执行任务前,应进行4~5d热习服训练;(3)补水补盐,特别强调补盐的要求;(4)群体部队在野外作业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5)注意晚间睡眠防暑;(6)合理安排作息制度;(7)配制综合饮料;(8)减轻服装热负荷,建议改进现行迷彩服,强调下雨时不要穿雨衣劳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中暑院前急救原则:
1.将患者安置于通风阴凉处,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2.迅速进行降温治疗: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插深,使之能够反映
直肠温度,肛温38℃时应暂停降温,避免体温过低及虚脱,如体温回升,则可再次降温。可在病人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用晾湿毛巾或冰块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清凉的物品涂擦太阳穴、合谷,大椎,曲池,尺泽等穴以助降温。采用刮痧疗法,刮取多选地两侧背、颈部或眉心等处,使局部皮肤变红。
3.药物降温:常采用氯丙嗪静脉滴注,严格按医嘱控制低速,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给予冷生理盐水灌肠,助患者降温。
4.如果患者清醒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并无恶心呕吐,可饮服清凉含盐饮料,或服用十滴水、人丹和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降温。
5.重度中暑患者在降温过程的同时,严密观察脉搏、体温、呼吸、血压,尿量及神志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肌肉痉挛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口腔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防治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做好基础护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