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大家熟悉的很,生姜这味药最主要是用来发散风寒的。
熬姜汤,驱寒,当然它可以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基本上很多家中厨房都备有生姜,它更是菜食之品,为什么做菜里头,大家喜欢用生姜呢?
原来古籍上记载,生姜能够去臭气,通神明。食物里头有些气臭生冷,它就可以以辛温之气,把它们祛除掉。
我们先来看生姜发散风寒之功效。
《本草纲目》上记载,你如果大早走山路,容易被露水雾气所伤,你如果嘴中含上一片生姜,就能够把侵袭进肌表的风寒发散出去,这样就可以不犯雾露湿冷之气,跟山岚瘴气。当然你如果已经开摩托车早行,晨起太早,感到了清晨的湿冷之气,甚至阴雨天还大早晨练,导致风寒入体,这时你浑身困重乏力,怕冷,很简单,泡一杯姜茶,一喝身体就舒服,风寒一散开,精神就恢复。
经常我们要入山采药,如果碰到天气不好,或者采药时,到山泉水旁洗药草,由于你身体热气腾腾,这时突然碰到凉水,毛孔就闭塞,该出来的热气,不能从汗解,外面山峰凉爽,泉水清冷,又把你的肌表束缚住,这时你就受了风寒感冒,非常难受,闭塞头重随之就来了。
不用担忧,这种犯了雾露湿冷之气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熬一杯浓姜水,一服用过后,汗出乃解。
这时你只要稍微再休息好,就不会反复了。特别是对于你经常运动,然后又没有养生保健知识,大汗淋漓时,就去冲凉,喝冷饮,这时胃口就坏了。
容易反复感冒,反复鼻炎,你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
本来运动应该是强身健体的,却想不到你不知道如何保护身体,运动后受了凉,体质就更差。
这时你如果懂些中医常识,那也很简单,直接熬盆姜茶,如果觉得纯用生姜太辣了,你可以拌点红糖或红枣,既能调气补血,口感又好,这样一服用,汗出就见效。
《黄帝内经》上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你如果懂得用生姜来发散风寒,用这解表的汗法,来解除伤寒伤冷伤湿伤水,那么你一年到头,可以少生很多病,少受很多苦。
大家看,就一个小小的生姜发散方,你用得好,平常生活中,都大有用处。
因为谁都难保着凉伤寒,你如果在第一时间,就知道去发汗解肌,那么疾病根本不会被拖到重感冒,鼻炎头痛而难治。
大家都知道一块烟头在它小火的时候,你一只脚就把它踩灭,真正等到它成为燎原火势时,你用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最后治疗下来了,但也满目疮痍,劳师动众。
所以现在很多病人,小病不治,也不懂得保健养生之法,拖到大病,拖到重感冒,医院打吊瓶,一搞一两周都搞不好。可见小小风寒也不可轻视啊!
我们这山村里有个老爷子,住了几十年山村,很少到外面看病。
我们就问他,那你平时伤风感冒怎么办?虽然这山村到外面镇上去有十多里路,你总不能让病拖着吧?
老爷子笑着说,这太简单了,我这里山上每年种大量生姜,我自己又种了很多茶叶,如果伤风感冒刚刚开始,头晕流鼻涕,浑身不舒服,我就啥事也不干了。
搞一把生姜,加上一把茶叶,熬水来喝,这茶叶最好是老茶,不要是新茶,老茶压气,这样在家里休息一天就好了。
你边吃这姜茶,身体就一边舒服。
原来这普通的茶饮方,就是老爷子防身保健的秘密武器啊!姜升茶降,生姜能发散风寒,茶叶能清利头目,生姜又能降逆止呕,茶叶又可以通利小便。
它们两者寒温搭配,把人体这被风寒卡了轮子的太极拳,重新转动起来,这样大气一转,汗出邪散。
所以吃完后,身体原本像被风寒捆绑一样的状态,一下子就松绑了,真是闲时物及时用,平常食物,却有大用啊!
难怪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的谚语:如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真良方。
伤风感冒一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大家看!这古人认为姜能通疆,这是说生姜它吃到身体里内,发散风寒,就如同给肌表驻上一层边疆,把风寒赶出去,防御百邪。
而人体肌表不正如同五脏六腑的边疆吗?所以通过生姜可以在肌表布一层金钟罩之气。
常有些小孩子,容易反复感冒,越打吊瓶,体质越差,越难好,原来这不是风热感冒,而是体虚外感。
身体是虚寒之底,脾虚则百邪难敌,所以建议他们用玉屏风散来巩固身体。
但有些娃子吃了效果也平平,后来发现,原来他们体寒得厉害,这时你用姜汤再送服玉屏风散,效果就出来了。
这正是古人教我们用汤茶来送服药物,能达到更好效果的招。
这样玉屏风散在生姜的带领下,就更能够把肌表经脉的风寒提出体外,同时在人体外面布一重金钟罩,这样百邪就难以进来,体质就可以去上去。
所以俗话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你用这姜茶来送服玉屏风散就是强大脾胃,防止反复感冒的妙招。 而在《东坡杂记》里头也记载,钱塘净慈寺有个老僧,通医理,明药性,年八十多岁,颜若童子,目光迥然。
人家叩问其养生之道。老僧笑答曰,服生姜四十余年,故不老耳。
难道生姜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之功吗?大家不要片面地理解生姜,一定要因人因体质而论。
像出家的僧人饮食清淡,身体通透,加之住山里寒湿气重,所以每天服些生姜,不单不会积热上火,反而会温养脏腑,温通百脉,把寒邪散开来,所以能延年益寿。
如果你素来肥甘厚腻,饮食积聚,如果再长期吃姜,以降辛温之性,再入你身体瘀滞的血脉,就容易积热伤目。
这是《本草纲目》上记载的,当病人不是虚寒体质时,长期服用生姜就会伤眼睛,加重痔疮。
所以对于古籍我们都要辩证看待,你就可以取其精华。姜虽然很好,你用对时机才能真正取效果。
你如果经常在空调房,冬天手足冰凉,容易腹中冷痛,或者妇人痛经,那告诉你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比得上姜对你身体那么好的。
如很辨别寒热虚实呢?
寒呕,病人呕吐清水,而热呕,用的是竹茹,呕吐之物臭秽。生姜真是一味难得的大药啊!
生姜是发散风寒特效药,在《开宝本草》中提到,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可见生姜是呕家圣药。
呕逆打嗝用生姜都有效。不知医必要》曰,姜蜜饮,治呃逆久不愈。连连四五十声音,生姜汁半盅加蜜调匀,炖热服之。
当然《种福堂方》中也提到,老年人咳喘气上逆,不得卧,用生姜汁配合黑砂糖,熬成糖浆样,每次服半调羹,慢慢吞下去,这样肺胃之气就顺了。
张仲景喜欢把生姜跟半夏搭配在一起,叫小半夏汤。《伤寒论》上说,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
大家看生姜配半夏多么厉害,各种阳明不降向上窜,生姜半夏皆可止,所以小柴胡汤里用生姜、半夏,半夏泻心汤里头用生姜、半夏,朴姜半草人参汤治虚人腹胀里头用生姜、半夏。 为何这么多名方,都用生姜、半夏呢?原来生姜、半夏在这里不是治病,而是在调理人体阳明胃肠通降的气机。
阳明胃降则周身之浊气随之而降,所以但凡浊阴不降都要打开阳明胃经通降的道路。而生姜、半夏这组对药,正是大开阳明胃经下行道路之黄金二药组也。
这样水谷归下而不上泛,人身就舒服。当然碰到呕吐,大家要分寒热,热的用生姜配竹茹,清热止呕,寒的用生姜配半夏,降逆止呕。
这就体现中医配伍更适合人体需要的特点。所以说中药的辩证论治,其实说白了,就是裁缝给你量体裁衣,既合理又科学。
这里再跟大家提到,生姜还可以解毒,它能够解半夏南星之毒,所以大都用生姜来炮制这些药。
记得我们第一次尝半夏时,手中就拿几片生姜,有备而尝药,久久不知半夏是如何麻戟咽喉的,才那么一丁点,咽喉就令人刀剐戟刺发麻。
所以古人为什么不轻易用生半夏做散剂,因为会麻喉,而你用生姜嚼服就可以解。
但半夏之毒又不融于水,所以你煎熬汤方再喝又不麻喉。
这就是为何经常开汤方里头,可以大胆地用半夏。同时生姜还可以解鱼蟹之毒,食物中毒,大都会引起胃气不降,呕吐,中医就通过温中止呕的生姜,让食物能够消化下移到肠中。
同时它辛辣味,更能够解除鱼蟹这些阴寒之物的毒性。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在做鱼蟹时要放进生姜。所以《单方选》中曰,中鱼蟹毒,生姜汁或黑豆汁、紫苏汁,俱可解之。
生姜还是解突发疾病的良药,在古籍中记载,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生姜汁液与童便服,立可解散。
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可降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