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溺水、犬咬伤、蛇咬伤……一到夏季,这些意外事件就急剧上升,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意外事件发生时该如何自救和给他人急救。今天,上游新闻就特别邀请了重庆医院急救部主任闫柏刚教授,为大家解锁夏日必备急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急救专家:闫柏刚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急救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员。从事急救医疗和科研工作34年,医院、医院急救部工作23年,长期致力于创伤及危重病的急诊救治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主持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局医疗科技二等奖1项。
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
一到夏天儿童溺水事件就不断发生,7月尚未结束,就已经曝出多起溺亡事件,听之骇然:
7月11日,辽宁鞍山有6名小学生溺水身亡,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
7月10日,湖南湘潭有5名少年在河内游泳,溺水身亡。
7月7日,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6名学生在黄河中溺水失联。
.......
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中可以看到:1~14岁儿童意外致死的首位原因就是溺水,在意外致死各项原因中占比高达51%,甚至1岁以下儿童溺水致死率也高达7%,位列前三。据WHO报告,全世界每年有45万人死于淹溺,溺水事件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闫主任提醒,溺水自救姿势和呼吸非常重要,互救则需要谨记四大施救原则:
自救——“水母漂”:游泳者头缩,双手抱膝,膝靠着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样漂起来,要注意自然缓慢吐气,不可故意憋气。
互救——记住这4个原则:
1.团队救优于个人救:拨打和,尽可能多人参与救援,手拉手或者拉着固定物,尽量避免单人下水施救;
2.岸上救优于水下救: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水中救援需专门训练。
3.工具救优于徒手救:除了在周边环境寻找救生圈、绳子、长杆等工具外,经常外出游泳的人还可配备“救生圈弹射枪”。
4.无论是干性淹溺还是湿性淹溺都无需控水: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所以千万不能倒挂控水。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的现象,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采用最新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同时呼叫,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中暑:学会这5步快速脱离中暑险境
重庆的夏季高温时间长,中暑事件频发,但大家可不能小看了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头痛、发烧、呕吐或昏倒是中暑最基本的症状。闫主任重点提醒,中暑后降温虽然重要,但不建议用酒精擦拭等极速降温方法。那么发现了身边的有人中暑了该怎么办呢?
急救5步走:
1、荫凉:将患者从高热环境中,移至树下或荫凉通风处。
2、脱衣:脱患者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并平躺休息。若有呕吐现象则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
3、散热:全身皮肤喷洒水,尽速协助摇扇通风以促进出汗或排汗,或将冰袋(毛巾包冰块或冰凉饮料罐)放置颈部、腋下或腹股沟部。
4、喝水:意识清醒者可给予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意识不清者请勿给予饮水。
5、送医:可拨打或自行送医,在救护车上,也要持续协助病患降温。
不要随便用药
当不舒适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吃药。但是中暑时服用某些药物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如果这时发热请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扑热息痛。因为可能会增加出血,特别是晒伤起泡时。这些药物适用于感染所致发热,但不宜用于中暑。如果患者呕吐或者意识不清时,请不要给他喂食东西。这时经口进食任何东西都可能引起窒息。
动物咬伤:夏季动物脾气大谨防犬咬伤、蛇咬伤
随着气温的升高,平时很温顺的小动物们也会因为炎热的天气变得易激惹,具有攻击性。加上气温升高,大家衣着单薄,小动物的抓伤更容易伤及皮肤,因此,夏季感染狂犬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冬季。除此之外,随着城市生态越来越好,一些蛇类也常在公园、小区草丛等出没,蛇咬伤事件也时有发生。闫主任提醒,一旦发生动物咬伤,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尤其重要。但不同程度的伤口处理方式不同,动物咬伤的伤口医学上分为三级。
I级伤口:接触或者喂养已经接种过疫苗的动物,或者完整的皮肤被动物舔触到,这类属于I级伤口,无需惊慌,不需要治疗。
II级伤口:皮肤被动物轻度咬伤,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及擦伤,或破损皮肤被动物舔触,这类属于II级伤口,需立即彻底清洗消毒伤口,并接种疫苗。
III级伤口: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破损皮肤被动物舔,或者开放性伤口。III类伤口应立即处理,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
犬咬伤后的伤口处理:
1.伤口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或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
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果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3.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是否缝合: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需缝合伤口。
4.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疫苗接种越早效果越好,狂犬病疫苗接种通常有两种程序,第一种程序简称5针程序:第0天(第一剂接种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第二种程序简称4针程序:第0天接种2剂,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这两种程序都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有效程序。
5.对于III类伤口或被野生动物咬伤的II类以上的伤口,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为在人体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头7天内,疫苗还不能产生抗体,这时候,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患者受伤后的第一周就能提供被动保护了。
蛇咬伤后的伤口处理:
1.切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毒素吸收;因此有条件情况下患肢适当制动。
2.尽量记住毒蛇特征:有条件下可以拍照,方便医生辨认,当然不要勉强去追踪毒蛇,避免遭受二次伤害。
3.禁忌挤压伤口:网上经常有毒蛇咬伤后可以快速把毒血挤出来的说法,但实际操作中作用不大,毒蛇咬伤伤口小,野外没有扩创情况下挤压伤口不能有效将毒液挤出,反而将加快毒液吸收。当然更不能上嘴巴吸哦。
4.伤口消毒:尽量不用酒精类消毒,避免血管扩张加快毒液吸收,可以选用双氧水。野外情况下干净水冲洗伤口就可以了。
5.结扎:因毒蛇咬伤常见于四肢,所以野外可选用绷带或者布条、绳索在中毒部位近心端5-10cm结扎,松紧度以能插入1根手指为益,每30分钟松解1-2分钟。(切忌结扎过紧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严重将导致截肢)
6.注射蛇毒血清:蛇毒血清抗毒蛇咬伤最有效治疗方案,越早使用蛇毒血清效果越好,故出现毒蛇咬伤在完成上述处医院治疗方为最佳之选。
最后,闫柏刚教授提醒,重医大附三院是重庆市动物伤害学组组长单位,一旦出现动物咬伤III级伤口,一定要及时送医及时处理,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重医大附三院急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