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暑节气后,津城天气逐渐炎热,湿度也逐渐增大,天气越来越闷热。酷暑天气,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有助于机体平衡健康。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高温天气能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
干热型高温:气温很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在夏季,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经常出现。闷热型高温: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相对气温并不十分高时,人们仍感觉闷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经常出现。
高温对健康的危害及防御
引发中暑及心血管疾病人体在过高温度下,体温调节机制会发生障碍,而使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严重时,高温天气还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导致死亡。热伤风及皮肤过敏等病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闷热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出现热伤风、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病。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因此,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但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的原则。健康合理的膳食夏季,人们除把电扇、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外,还可以用健康合理的膳食来消暑,比如喝茶、各类清淡的粥制品、新鲜水果汁等。
注意注意!1、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是带冰凉的饮料;2、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3、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4、夏季预防中暑,一定要多喝水,而且喝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对人体更好。一些在户外活动量比较大的游客,除了喝淡盐水补充盐分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糖分;5、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6、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7、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8、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9、大汗淋漓时不能马上冲洗凉水,应休息等待汗水干后在开始;10、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要是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医院治疗;11、出现头晕、恶心、迷糊、口干、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医院治疗;温馨提示,大家也可带一些自制的解暑凉茶之类的,既可解渴又能解暑。比如菊花茶、绿豆汤等,是高温天气必不可少的解暑佳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