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以后,养生当注重防暑。然而,怎样算是中暑呢?
其实,祖国医学中暑分两种,一种叫“阳暑”,一种叫“阴暑”,二者截然不同,大家经常混淆。
“阳暑”,比较符合普通人意义上的“中暑”,但是却不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其发病特点是大热天外出,活动量过大,烈日炎炎,汗出过多,饮水不足,以致热毒伤阴,而表现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其治疗需要清热养阴,食疗如吃西瓜、西瓜翠衣煮汤或喝绿豆汤等,用药可白虎汤(生石膏、粳米、知母、甘草),或益元散(滑石、甘草)。若汗出脉虚浮,烦渴有火而少气者,宜白虎加人参汤,或仲景竹叶石膏汤。有一点大家一定注意,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改善,市民多居室内工作,且有空调电扇等降温条件,真正得此“阳暑”的机会不多,除非在炎热夏季剧烈户外活动比如踢球、爬山、体力劳动等。
另一种叫做“阴暑”,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但是普通人又多半不懂得识别。阴暑在现代都市发生较多,主要是因为在暑天遭受了外寒或者内寒,比如贪图空调而受风寒、外出被雨水淋湿、贪食冷饮而脾胃湿寒,总之造成了外寒内湿的病态。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等症,或者兼有呕吐,泻痢,腹痛等症。阴暑的治疗需要辛温开散,藿香正气水就很是合适。现代都市中,大家得空调病的机会蛮多,所以夏日反倒多风寒之病,服用藿香正气就往往奏效。
可见,阳暑阴暑大相径庭。夏日居家备点藿香正气是明智的,但一定要用在寒湿症,用在阴暑,千万不要用反了。
中医院内科秦绍林(上述观点,在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暑证,有明确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载观看。)
转自搜狐健康中医脑病科秦绍林(银牌作者中医院内科,中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小编后话:阴暑、阳暑都是事后的诊断,其实中暑也是可以预防的。小编应对的方法是,每天早餐前服下4粒角鲨烯。如果夏日外出,加服4粒(可以早餐前合并服8粒,也可在外出前加服4粒)。因为不管哪种中暑,阴阳表现虽不同,但相同点都是体内缺氧。而角鲨烯就是给体内(血液内)“提高缺氧耐受力”的好东西,这是由国家批准在商品瓶子包装上写明的保健功能。建议夏季常备在身边,有头痛头晕胸闷等状况的,可以及时服用,也可适当加量服用。需要者,可联系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