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毛皮动物貂几种后瘫的原因

源自互联网作品

貂后肢麻痹症是饲喂不善或其他疾病续发的一种神经麻痹症,其主要由以下至少十五种情况引起:

1、阿留申病

该病在患貂体内产生大量的持续终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器官组织的损害明显大于病毒本身,当中枢神经受到损害时,往往出现后肢麻痹。该病可通过临床是否大量饮水以及剖检肝脏土黄色,肾黄色,后期萎缩等标志性症状及时诊断。

2、维生素B1缺乏

水貂体内维生素B1长期缺乏时,脑组织和血液中丙酮酸蓄积,出现神经机能障碍,导致貂大批拒食和后肢麻痹。此病多发于长期饲喂淡水鱼类;饲料不新鲜,储藏时间过久;脂肪氧化酸败。

3、维生素D缺乏

饲料中缺钙,或是钙磷比例不当及维生素D缺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此病多见于幼貂和产后母貂,幼貂易患佝偻病,成貂易患骨软症,孕貂易患产后瘫痪。

4、动物性饲料中毒

动物性饲料中毒是经腐败变质或被污染的肉、鱼、乳、蛋等用以喂貂而引起的一类中毒。

病因在腐败变质的饲料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因含有大量的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痢疾杆菌、链球菌等。沙门氏菌进入动物体内后,也可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多引起急性感染。肉毒梭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在腐败的动物饲料中进行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外毒素,被其吸收后而引起中毒。另外,毒鱼也是导致动物饲料中毒的原因之一。

症状由于中毒的原因不同,中毒症状也不同。主要表现为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患及昏迷、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葡萄球菌中毒,首先表现不安、呕吐、腹痛,随后发生腹泻、呼吸困难、痉挛、惊厥,最后衰竭而死。毒鱼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呼吸和运动中枢麻痹。呼吸困难,四肢麻痹、痉挛,昏迷,瞳孔散大,黏膜发绀,呕吐、腹泻等。

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催吐和下泻方法,尽快排出毒物。并采用葡萄糖、维生素C、青霉素等进行全身治疗。若有神经症状,可选用溴化钾、水合氯醛等药物。对动物性饲料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被污染、腐败变质的饲料及毒鱼不能饲喂水貂,对不熟悉品种的鱼类,应当进行安全饲喂试验后再饲喂。对饲料的存放应当加强管理,发现有问题的饲料应当及时更换。

5、大肠杆菌引起的后肢麻痹

水貂夏季大多饲喂冷冻饲料,冲洗饲料的剩水富含蛋白质污染了环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造成貂场大肠杆菌的流行。本病以严重腹泻和败血症为特征,断奶前后的幼貂,1月龄的仔貂和当年幼貂最易感,其发病率达28%以上,致死率为81.3%,多呈暴发性流行。

成年貂及老年貂很少发病。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北方多见于8-10月份,南方多见于6-9月份。饲养节理不良、卫生环境不好及母貂泌乳不足等可促进该病的流行。潜伏期1-3天,发病急,多呈急性经过。

病貂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急迫,鼻镜干燥。腹泻,粪但初为灰白色带有粘液和泡沫或水样腹泻,尔后便中带血,呈煤焦油样,有的伴发呕吐。病的后期拱腰蜷缩,消瘦虚弱。

有的出现角弓反张、抽搐、痉挛及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2-3天死亡。病死水貂尸体消瘦,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脾脏肿大2-3倍,肾脏充血柔软,心肌变性。胃肠道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肠壁菲薄,黏膜脱落,内充满气体犹如鱼漂样,肠内溶物混有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6、巴氏杆菌病引起的后肢麻痹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昆虫也能传播本病。主要传染来源是患病畜、禽和兔等肉类饲料,尤以兔、禽类(鸭肝、鸡肝)类副产品最危险。

带菌的禽、兔进入貂场,或混养在一个貂场内,是传染本病的重要原因。故养貂场内切忌貂、兔、鸡、鸭混养。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病较多。本病一般为散发性。

近两年来,在山东文登、诸城、临沂、日照、红岛等地区及河北省等地多呈地方流行性流行,特别是饲养管理较差,饲料质量不佳,更容易发生。本病潜伏期1-5天。

临床上常见的有超急性型、亚急性肺炎型和慢性肠型。该病流行到一定程度时,发病死亡出现高峰。超急性:水貂巴氏杆菌病多为超急性经过,散发病例,开始幼年貂多发。

大群水貂突然出现超急性死亡。或者以神经症状开始,病貂癫痫式抽搐尖叫,虚脱出汗而死。亚急性:亚急性病貂似感冒,不愿活动,两眼睛不圆,体温升高至40-41.5摄氏度,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或不食,渴欲增高。

肺型的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出现呼吸频率增加,心跳加快,有的病貂死亡后从口中呕吐鲜血及鼻孔喷出泡沫样液体或血液。个别的出现头、颈水肿,乃至出现眼球突出的异常现象。

病程一般48-72小时,即2-3天死亡。肠型:即以消化道变化为主的病貂,食欲不佳或拒食,呕吐,常卧于小室内,不活动。被毛欠光泽,鼻镜干燥,体温升高。触摸脚掌手感发热,拉稀,肛门附近沾有少量稀便或黏液。

如不及时治疗,3-5天或稍长一点时间转归死亡。此病是常见多发条件性传染病,病的流行初期症状不典型,很少看到典型的出血性败血症。

7、尿结石引起的后肢麻痹

在水貂养殖过程中,因饲养管理失宜,水貂尿结石时有发生,多见于断奶后的幼貂,尤其是公貂更多见,而成貂发病较少。

本病主要发生在6-8月份,特别是炎热潮湿的季节,营养良好的幼貂突然发病,尤其是公幼貂。病貂表现精神不安,后肢叉开行走,排尿时尿液呈点滴状,有的排出血尿;尿道口及腹部被毛浸湿,腹围增大。

触摸耻骨前缘时可摸到膨满的膀胱,压之敏感,同时可摸到细碎的结石;有时触摸膀胱空虚,冲击式触诊腹部时有拍水音,此时进行腹腔穿刺会有大量的淡黄色或红色的液体流出,有尿臭味,往往混有砂石样物质。

慢性病例多表现步态不稳,后肢麻痹。有的水貂未见任何异常突然死亡,剖检时主要病理变化是肾脏和膀胱内有大小不等的结石,结石周围组织有炎症变化或出血、溃疡灶。

发病原因1.长期饲喂富含矿物质过多的饲料2.维生素A缺乏3.饮水缺乏4.泌尿系统发生感染5.尿液理化性质的改变

8、中暑肢体麻痹

炎夏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饲养水貂棚窝箱通风不良使烈日直射貂体,如果饮水不足,使水貂体热不能散发,就会引起脑充血或高级神经中枢麻痹症状。

初发病时病貂表现急躁不安,后来僵直躺卧,后躯麻痹,张口剧喘并发出刺耳叫声。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貂出现头部震颤、摇晃、走路不稳、口吐自沫、呕吐等症状,最后昏迷、全身痉挛而死。

9、犬瘟热神经型肢体麻痹

神经型犬瘟热是特殊的一类,内脏无明显变化,一般出现于14天“康复”之后,突然出现症状。表现唇肌、颞肌、嚼肌及四肢和躯干的某些肌群呈现有节律的和持续痉挛,以后发生麻痹。

最初只是后肢行路不稳,以后腿软弱,后期不能站立,由于呼吸麻痹而死。另一种神经型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出现痉挛,嚎叫。严重时,听、嗅、视觉全消失。病畜可以自我摧残,狂咬出现脓疱的部位(奇痒),以至露出骨头。一般死亡率20%-50%,神经型在90%。不死的获得终生免疫。

10、水貂伪狂犬病引起的肢体麻痹

伪狂犬病又称阿氏病,是感染多种动物、由滤过性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皮肤呈剧痒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水貂对此病极为敏感,有的貂场发生本病,水貂死亡率高达74%,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喂饲未彻底熟制的猪血或者屠宰场猪的下脚料而引起的,水貂感染的潜伏期3-6天,主要表现平衡失调,常仰卧,前爪摩擦鼻镜;颈和腹部,拒食,体温升高,狂躁不安,冲撞笼网,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时而站立,

时而躺倒抽搐,转圈,舌面咬伤,口腔流出多量血样粘液,有的出现呕吐和腹泻,死前发生喉麻痹,胃肠鼓气,公貂阴茎麻痹,下颌不自觉咀嚼或阵挛性收缩,后肢不完全麻痹或全麻痹。

11、食盐中毒

食盐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矿物质成分。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食盐,可增进水貂的食欲,促进消化,保证机体水盐代谢平衡。但食入食盐过多,则会导致水貂中毒发生。

在配制日粮时,由于食盐添加量计算错误或不计量加入,饲料原料中含食盐过多(如鱼粉、咸鱼、咸肉等)加工不当时,会引起大批水貂中毒。另外,加工饲料时,由于搅拌不均匀,特别在缺乏饮水的情况下,易导致个别水貂食盐中毒。

水貂中毒后,可见兴奋不安,从口鼻流出少量泡沫状唾液,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全身衰弱。中毒后水貂很快消瘦,有的伴有癫痫和嘶哑的尖叫,有的出现运动失调,做圆周运动,排尿失禁,尾巴翘起,继而出现四肢麻痹。最终于昏迷状态下死亡。

12、水貂亚硝酸盐中毒

该类中毒是由于富含硝酸盐的饲料因贮存调制不当,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而引起水貂中毒。

这是由于饲料中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还原而生成了亚硝酸盐。富含硝酸盐的饲料包括甜菜、萝卜、马铃薯等块茎类,白菜、油菜等叶菜类。这些饲料若加工饲料调制不当,或贮存不当,均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迅速繁殖,使饲料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被水貂采食后则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生。

症状该病常见于水貂采食后10-30分钟内突然发生,中毒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及饮欲增加,多数出现极度不安,表现时起时卧或原地转圈,行走步态蹒跚。口吐黏沫,呼吸困难,黏膜蓝紫色或灰白色。

有的出现后肢麻痹,四肢发冷,有的出现粪尿失禁。该病后期瞳孔散大,肌肉震颤,卧地不起,四肢游泳样运动。急性中毒多于数分钟至12小时内死亡;慢性中毒病程一般为3-4天。

防治措施水貂中毒后应当立即停用可疑饲料,并用特效解毒药治疗,一般常用美蓝(亚甲蓝),维生素C,用葡萄糖辅助治疗。一般用1%美蓝液(取美蓝1克,溶于10毫升纯酒精中,再加入灭菌生理盐水90毫升),按体重每千克用0.1-0.2毫升,静脉注射,也可肌肉注射。预防措施主要是贮存甜菜、萝卜等块茎类,喂白菜、油菜等富含硝酸盐的饲料时,防止堆放发热,在加工前除去腐烂变质、发霉及混有泥土部分,若需蒸煮,宜用大火迅速煮开,敞锅放凉后即喂。

13、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肝脏,引起肝脏出血、坏死、变性和机能障碍等。

病因该病主要是由于水貂采食了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的玉米、豆类、麦类等而引起中毒。黄曲霉和寄生曲霉菌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谷物及副产品,若贮藏不当,极易被污染。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毒素的产生量则更大,更易引起水貂中毒。

症状本病水貂主要表现在拒食,精神沉郁,便稀,最初排出的为绿色橄榄色,后期为茶色,经5-8天后死亡。哺乳母貂易发生缺乳。病程稍长者,食欲废绝,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嗜眠,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口鼻干燥,当口唇苍白、发黄时,可见腹围增大,触诊有波动感,穿剌时,有多量淡黄色到棕红色腹水流出。也有少量水貂出现呕吐。

病初病貂的尿液呈现黄色,粪便呈绿色或黄色糊状。病貂一般体温不升高,病严重时,后躯麻痹,出现阵发性抽搐,其死亡率一般为15%-20%。

防治措施该病尚无特效药物,当水貂发生中毒时,应当立即停喂霉变饲料,并给予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较多的饲料。采取排毒保肝,可用25%-50%葡萄糖溶液与维生素C混合或葡萄糖酸钙,40%乌络托品注射液,静脉注射。

防治该病主要是加强对贮藏饲料的管理。玉米饲料必须要严格挑选,谷物等饲料应当存放在干燥、低温的饲料库内,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在饲料收获、堆放、贮藏及加工过程中要防止受潮,若遭受雨淋应当及时进行晾晒,迅速使其干燥。饲料库要保持通风良好。

14、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杀虫剂,种类较多,此类农药使用不当,易引起动物中毒。

病因该类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机体而引起中毒。

常见的如采食、误食或偷食喷洒过有机磷农药不久的蔬菜或庄稼等,或用装过有机磷农药的容器作饲槽或装运水貂等。另外,如用有机磷农药治疗外寄生虫,涂布面积过大,或驱除胃肠道寄生虫时用量过大等都会引起中毒。

症状主要出现呼吸急促、流涎、口吐白沫,全身无力。有的后躯出现麻痹,尿失禁,最后痉挛而死。慢性症状不典型,食欲不好,虚弱,运动失调,腹泻,消瘦,体温下降,呼吸中枢麻痹等,而后死亡。

防治措施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首先实施特效解毒,然后尽快除去尚未吸收的毒物,经皮肤沾污感染中毒的可用1%肥皂水或4%碳酸氢钠溶液洗刷,经消化道中毒的,可用2%-3%的碳酸氢钠或食盐水洗胃,并灌服活性炭。

但须注意,敌百虫中毒不能用碱水洗胃和洗刷皮肤,因为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实施特效解毒,常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和乙酰胆碱颉颃剂进行特效解毒。胆碱酯酶复活剂有解毒磷、氯磷定、双解磷、双复磷等。

15、水貂感染鸡新城疫

用患鸡新城的病鸡及副产品喂水貂,或用被鸡新城疫病毒污染的饲料喂水貂,可以引起水貂的脑膜炎,这就是水貂感染鸡新城疫。

水貂患病后,有时突然死亡,有的呈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症状;兴奋时运动失调,抓咬笼壁,有时肌肉痉挛,全身震颤;抑制时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最后导致全身麻痹而死亡。

病理变化可见脑膜增厚、充血、水肿。进行确诊,要采病死兽脑进行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预防本病的最好办法是不要用病死鸡及副产品喂貂,一旦饲养场发生本病就要立即停止饲喂原饲料,喂以新鲜、卫生、营养丰富的饲料,隔离病貂,并进行彻底消毒。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白癜风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yy/8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